close

志學站於明治44年(清宣統3年,西元1911年)9月25日開業,以當地知伯社而名為知伯乘降場,大正3年(民國3年,西元1914年)升格為車站,大正7年(民國7年,西元1918年)由於知伯社、吳全城庄、與賀田庄合併為賀田村後而改名為賀田驛。光復後復名知伯,民國37年後改名豐年,民國41年改為志學至今。目前為三等站。

IMGP0114  

志學站。其實啦,我覺得沒特色也是特色,非要弄個裝置藝術實在沒有意義(現在要在大理石外牆上裝柵欄....)(攝於民國101年)

IMGP0132  

志學站的候車室(攝於民國101年)

知伯社為阿美族部落,該地由於盛產杜虹(又名台灣紫珠,學名為Callicarpa formosana,其樹皮與莖可供嚼食或藥用),故當地阿美族人以樹名Chihka(或Cihak)為社名(杜虹是花東縱谷很常見的原生植物,因此阿美族部落甚常以該樹為社名,如花蓮瑞穗的興福村原名Lacihakan,玉里長良部落原名亦為Cihaka)。日人以Chihka轉音為Chihaku故名為知伯社。賀田村是台灣東部地區第一個日本私營的移民村,開村者為賀田金三郎;有趣的是當地的漢人聚落名為吳全城庄,也是以早年首先拓殖該地的首領吳全為名。至於志學原意亦為Chihka的閩語音譯,但應該是光復後才出現的。

IMGP0133  

志學站的售票處。從以前到現在,台東線的車站似乎都不太喜歡人家進去拍照,我站在跨站天橋上拍月台被唸,連站在剪票處拍月台都被制止(此照片攝於民國101年)

IMGP0124  

從跨站天橋上看志學站站房。再不去照,台東線的車站就要風華再見了,可是就算我抽得出時間,家裡也無法配合,所以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車站變得陌生難認....(攝於民國101年)

志學站原有之木造站房於東拓時改建為目前式樣,為標準的東拓時期站房。民國97年行政院通過「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綜合規劃案,其中包括了新城至台東共29個車站所進行的整建與改善工程。此即為「花東新車站運動」,志學站亦將配合辦理。

IMGP0126  

志學站的站場。兩個月台本來是東拓標準式樣,也就是以大理石做月台面....(此照片攝於民國101年)

IMGP6799  

但台東線電氣化後本站也開始停太魯閣號,為了台灣人尊貴的身體,所以要進行月台加高工程,換成了標準的水泥面月台....(此照片攝於民國103年)

目前志學站擁有兩個島式月台,且第一與第二月台間為西班牙式月台佈局。唯第二月台目前僅為會車時使用,一般列車均使用第一月台上、下旅客,故並無實際使用西班牙式月台佈局,跨站天橋也僅至第一月台。

IMGP0062  

由於志學站至吉安站長達9公里,因此許多列車均需在此交會。此照片剛好可顯示志學站的月台使用方式:第二月台的停車線停靠逆行(北上)交會車次(本照片是改點前的51次莒光),第一月台B側的副線停待避車次(本照片是改點前的4675次普快),第一月台A側的正線則是順行(南下)車次(本照片是改點前的228次自強)。照片中也可看見具有東部特色的月台,可惜現在已經消失了(此照片攝於民國101年

  IMGP0117  

志學站有一個很短的遮雨蓬,但以當地的上、下車旅客數量來講,已經是很足夠了。本來在第一月台上有幾組具有靠背的座椅,月台拉高後也換成無靠背的坐椅了(此照片攝於民國101年)

但根據民國50年代的照片顯示,當時志學站也擁有兩座月台,可是應該具有四條股道,因此這種西班牙式月台佈局可能是東拓後因空間關係而產生的。此外在站房側也有一條側式貨運月台,現早以停用,但就歷史來講應可追溯至窄軌時期了。

IMGP6788  

志學站的月台站名牌。月台墊高時沒有被換成綠色版還真是讓我意外....(此照片攝於民國103年)

志學站基本資料

車站站名:志學,Zhixue

車站代碼:043

國音電碼:ㄓㄝ

車站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中正路1號

車站等級:三等站

車站里程:自花蓮起12.4公里

區間里程:吉安(9.0公里)←志學→(2.9公里)平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志學站 台東線 三等站
    全站熱搜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