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站在大正11年(民國11年,西元1922年)集集線開辦客運後即啟用,原名水裡坑站(水里原名水裡坑,原意應為水裡溪坑口之意,跟水量充沛應該無關,不然無從解釋那個「坑」字)。水里在日治時期屬於集集庄,光復後於民國39年成立水裡鄉,後改名水裏鄉,至民國55年以其意不雅為由,奉准更名為水里鄉。因此車站名在民國41年更名為水裡站,民國48年改為水裏站,民國56年改為水里站至今。

IMGP8996.JPG

水里站

水里站原有的站房算是方方正正的台鐵式樣,應為民國50年代所建,921地震時站房本身並沒有受到嚴重破壞,但仍在民國91年開始進行整建。除進行結構補強與外觀美化之外,還加裝了一個類西式鐘樓的 屋頂。不過原來的站房上有個電子鐘,改裝後的類西式鐘樓的屋頂上反而沒有時鐘,個中理由為何著實令人好奇。

IMGP0723.JPG 

從月台上所攝的水里站,921後所整建的粉藕色百摺式外牆清晰可見(不知為什麼所有的介紹裡都說是白色的,是我照像機的問題還是我眼睛的問題?還是說大家只抄不看?)。

水里站原為集集線上的客貨運大站,因為在早年水里站是前往日月潭的重要轉運中心,因此車站等級為二等乙站。但先是因為台16線與台21線相繼通車,後因伐木業的停止與香蕉產業的沒落,導致客、貨源流失,因此從民國55年降為三等站後,在民國78年11月1日又從三等站降為簡易站,由濁水站管理。同年12月10日改由二水站管裡至今。

IMGP0722.JPG 

就支線車站標準來說,水里站的站場算相當寬廣

水里站擁有一個島式月台已及一個側式貨運月台,站場裡共有五條股道。在三等站時期水里站是可以辦理閉塞的車站,但在降等後就失去交會的功能,目前也僅使用一條股道供旅客上下車。月台上的Y字形遮雨棚可能為民國80年代左右所新建,在民國50年代時的遮雨蓬長度僅為現有者1/2而已。而月台前後兩端尚有兩個蛇窯陶甕,上鐫「水里」二字,可惜往集集方向的陶甕,原本位在一個小水池(或噴水池)裡,但水池早已乾枯,裡面除了碎石外還有碎陶片。

IMGP0729.JPG 

左側為客運月台,右側為貨運月台。花木扶疏在台鐵車站裡並不罕見,可是像這樣月台有大樹遮蔭的倒還真沒見過,雖然那是貨運月台

IMGP0721.JPG   

往集集方向的蛇窯陶甕,景觀已不再

現有的三條觀光支線原來都是產業支線,而且各有各的產業。像平溪線是煤礦,內灣線是石灰礦(以及運煤進來)與小部份林業,農業所占的比例卻不高,所以它們的貨運物品並不是用倉庫來放。但集集線不太一樣,早年集集線是為了興建發電廠而修築,但後來集集鎮與水里鄉的香蕉產業,以及與從埔里來的甘蔗反而成為集集線的主要貨源,雖然是木業造就了車埕與水里的繁華,但那已經是民國48年以後的事了,也因此集集線的幾個主要的大站都有跟幹線車站類似的倉庫與貨運月台,這也是集集線上各大站有趣的地方。

IMGP0741.JPG 

水里站內仍在使用的貨運倉庫與貨運月台,但裡面的貨物已經不是給火車載的了

IMGP0754.JPG 

往車埕方向的水里站,右前方還有已停用的貨運倉庫與貨運月台

水里站客運月台上的遮雨棚不算長,卻有三種站名牌,一個是標準的月台站名牌,包含站名、前後站、與區間里程,而且立在月台上;另兩個則是懸掛在遮雨棚下,一個是只有站名的站名牌,另一個是只有標示前後站站名的站名牌。

IMGP0728.JPG 

水里站的月台站名牌,至集集應為7.2公里

IMGP0715.JPG 

懸掛在遮雨棚下的水里站名牌

IMGP0714.JPG 

同樣懸掛在遮雨棚下,但只有標示前、後站的站名牌

車站基本資料

車站站名:水里,Shuili

車站代碼:255

國音電碼:ㄕㄟㄌ

車站地址:南投縣水里鄉水里村民生路440號

車站等級:簡易站

車站里程:自二水起27.4公里

區間里程:集集(7.2公里)←水里→(2.3公里)車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集集線 水里站 簡易站
    全站熱搜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