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上一次po文是在兩個月前的事了....

這兩個月因為忙著SCI(不管怎麼說,那是吃飯的傢伙),之後又是約半個月的休假與旅行,所以也沒特別的精力管到Blog。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有個那麼長的休假,雖然有些零零落落,總還是有些東西可以說說寫寫吧。

DSCN1488 

跟民宅混在一起的溪口站,不注意的話就會一晃即過,當時我開車從車站前面經過時就是渾然不覺

DSCN1486 

溪口站站房的的另一側,從運轉中的空調裝置可以知道站房裡應該還有運作中的行車或通訊的裝備

台東線是日人據台後,為了開發東部地區所修築的鐵路線。明治43年(清宣統2年,西元1910年)開始興建,第一期計畫是花蓮至璞石閣(今玉里),大正7年(民國7年,西元1919年)完工。大正10年(民國10年,西元1921年)開始修築由璞石閣至里壠(今關山)的路線,並收購了由台東開拓會社所修築的卑南(今台東)至里壠間的鐵路,最後在大正15年(民國15年,西元1926年)全線完工通車。

DSCN1517   

家徒四壁的溪口站站房

DSCN1518 

破敗的候車室。老實說,與其留下一個錢坑(北機),還不如好好粉刷整理一下這種車站

明治44年(清宣統3年,西元1911年)7月15日鯉魚尾(今壽豐)至溪口段通車,同一日溪口站開始營業,光復後則被列為三等站。在東拓之前因為站內坡度太大(達千分之廿五),所以設計成折返式車站。雖然曾經加設了一條客車通過線,但依然是東線的瓶頸路段。加上當時溪口站外通過壽豐溪(舊稱茶干溪、知亞干溪、或恰堪溪)的壽豐溪橋,因為河道沙石淤積嚴重,對橋樑的安全性有相當的危害,而且每逢颱風必定受損,因此在東拓時就把路線往東南方移了大約170公尺,以河底隧道(溪口二號隧道)的方式通過壽豐溪

DSCN1480 

倒下台階的溪口站月台與站場

路線移動,被保留下來的溪口站當然也跟著移動(東拓前的舊路線與溪口站舊址為現在台9線的一部份),只不過溪口二號隧道是在河床下13-16公尺,因此新的溪口站站房雖然還在路面上,站場則處於倒下台階的型態,跟站房大約高低差個10公尺左右。但另一方面,由於車站取消了折返式路線,也就失去了行車的功能,東線的拓寬工程於民國71年完工後沒有多久,溪口站就於民國75年3月24日連降兩級而成為招呼站至今,車站則由豐田站管理。

DSCN1493 

已墊高與往外延伸的溪口站月台,不過就只有兩節車廂的長度。原有的溪口站月台其實還算長,不過遮雨蓬就只有那麼短短的一截而已

DSCN1495 

已廢棄的第二月台與行車室

現在的溪口站站房是民國68年所改建的,車站本來擁有兩個岸式月台以及三條股道,其中第二月台上設有行車室。不過降為招呼站後,把月台旁的股道都拆掉,只留下中間的通過線,顯示當初應該是有廢站的打算。但這麼一來也讓乘客無法從月台上、下車,在很長一段時間乘客都是要經過放在股道旁的枕木來上下車。一直到民國99年前後,才把第一月台的遮雨蓬周邊約兩節車廂長度的月台加高延伸,成為現在的樣子。

DSCN1496 

從照片可能看不出來,但只要幾場大雨,溪口站的站場就很像是蓋在濕地上一樣

DSCN1511 

站在第一月台的廢棄部份看溪口站。以前台東線的車站月台是以大理石片鋪成的,其實很有特色,可惜墊高後都只剩下水泥面而已了

可能是位於河底隧道的附近,加上我去溪口站之前一個星期有天秤颱風(第一次登襲台時)的大雨,不但水溝裡的水量豐沛,除較高的股道外,站場裡根本就像濕地一樣。目前溪口站只停靠普快車與復興號車廂編組的區間車,順、逆行共8個車次而已。

補充資料(民國102年11月14日):溪口站於民國102年11月14日正式廢站,走入歷史的遺跡之中....

DSCN1500 

溪口站的月台站名牌

車站基本資料

車站站名:溪口,Xikou

車站代碼:039

國音電碼:ㄑㄎ

車站地址: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新站路213號

車站等級:招呼站(廢站時)

車站里程:自花蓮站起24.0公里(廢站時)

區間里程:豐田(4.1公里)←溪口→(4.4公里)南平(廢站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東線 溪口車站 招呼站
    全站熱搜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