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宜蘭線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宜蘭線於大正6年(民國6年,西元1917年)開始施工時是分別由八堵與蘇澳同時進行,大正8年(民國8年,西元1919年)3日24日蘇澳至宜蘭段完工通車,是宜蘭線最早完成的一段(八堵至瑞芳段則是同年5月5日完工通車)。蘇澳站則在同一天正式開始營運,同時營運的還包括冬瓜山站(今冬山站)、羅東站、二結站、以及宜蘭站。光復後列為二等站,民國55年升等為一等站至今。

IMGP4194 

文章標籤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暖暖站設立於大正8年(民國8年,西元1919年)5月5日,設立時的站名為「暖暖仮乗降場」(乘降場約等於現在的簡易站或招呼站,仮為日式漢字,意思為臨時或暫定的意思,雖然仮也有假的意思,但不是用在這種場合,直接寫成假乘降場還蠻奇怪的),由八堵站派員售票(所以為簡易站等級)。原本沒有站房等設施,後由當地仕紳周鐘聲先生與鐵道部交涉後,由他捐地供鐵道部修建站房等設施。大正12年(民國12年,西元1923年)10月12日完工啟用,同一天暖暖升格為正式的車站至今。

IMGP4674 

文章標籤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里站設立於昭和11年(民國25年,西元1936年)7月20日,主要是為了台灣興業株式會社的四結紙廠的原料與成品運輸,因此一開始只辦理貨運業務。到次年5月1日才開辦客運業務並停靠汽油車。但由於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汽油被嚴格管制,汽油車停駛,中里站的客運業務也隨之終止。

IMGP4620 

文章標籤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馬站原名新城站,大正9年(民國9年,西元1920年)11月22日設立,站名由來是車站位於新城庄(後為新城大字)。光復後本站站等不明,但在民國64年時已為簡易站,由南新城站(即今蘇澳新站)管理。由於旅客稀少,因此於民國89年10月1日起降為招呼站,由蘇澳新站管理。

IMGP4091 

文章標籤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澳站設立於大正9年(民國9年,西元1920年)12月10日,光復後列為簡易站,民國74年因宜蘭線雙軌化路線切換曾改為三等站,完工後於民國75年6月1日又改回簡易站,由龜山站管理。因業務清淡,人事精簡後於民國79年4月1日降為招呼站,仍由龜山站管理。民國87年因龜山站降為甲種簡易站,改由頭城站管理至今。

IMGP0458 

文章標籤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城站設立於民國42年,原為簡易站,由大里站管理。民國74年6月19日至民國75年2月28日之間為了宜蘭線雙軌化路線切換的關係,曾升等為三等站。任務結束後於民國75年3月1日又恢復為簡易站,仍由大里站管理。民國79年降為招呼站,管理站不變。但大里站於民國93年降等為甲種簡易站後,石城站改由頭城站管理至今。

IMGP9426.JPG 

文章標籤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正8年(民國8年,西元1919年)宜蘭線北段(八堵至瑞芳段)通車時即設立四腳亭站。四腳亭這地名的由來當然是來自亭子。清季從基隆暖暖到瑞芳的路上,有一座四根柱子的涼亭,供人休息、喝茶,此地因而名之,但該涼亭已在日據時期興建四腳亭公學校(今瑞亭國小)時拆除。

四腳亭是以產煤而興盛,早在日人據台之前,就由基隆顏家進行煤礦的開採。雖然日人據台後將所有民間採礦事業強行徵收,但沒多久顏家即獲得承租權,到大正7年(民國7年,西元1918年)成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由顏家與日商三井財閥共同開採四腳亭煤礦(實際經營者為三井財閥)。光復後仍繼續開採,但隨著礦源逐漸枯竭,四腳亭的榮景也迅速沒落。

現在的四腳亭車站改建於民國72年,目前擁有兩座島式月台。但由於行車室與售票口皆設於第一月台上,使得站房實際上是屬於停用的狀態。旅客進站後要經過地下道到第一月台購票,若列車停靠第二月台的話,還得走回地下道到地二月台,所幸目前第二月台僅有數班平溪線列車為常規停靠。而這條地下道還可通往「後站」-實際上四腳亭並沒有後站,但地下道可以跨越車站到站房的另一邊,而不需繞到瑞竹路上的平交道。

文章標籤

火車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